吉林日报:答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一周年回眸

时间:2021-07-22 来源:临江融媒

开栏语: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第三次赴我省视察调研,为振兴吉林、振兴东北把脉开方,赋予吉林“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要使命。一年来,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把总书记殷切嘱托转化为强大动力,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本报从今天起开设“新吉林·新答卷”专栏,以行进式采访、融媒体报道的方式,挖掘和展现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吉林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盛夏七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


天安门广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盛典,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告,标定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奋进百年的里程碑,也标注出中华民族抵达的历史新高度。


百年砥砺,几多沧桑。千年梦想,一朝梦圆!


白山苍苍,松水汤汤;水泛清波,地翻碧浪。盛夏吉林,一望无际的万顷田畴,禾苗茁壮;发展正酣的千里大地,生机盎然。


怀着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心关怀,怀着对吉林百姓的惦记惦念,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第三次来我省视察。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头顶烈日,先后来到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了解粮食生产和黑土地保护利用情况;又走进农家院,视察合作社农业机械规模经营情况;并在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时,嘱托我们:“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


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走进中国一汽和长春新区。在这些地方,他激励我们,“风景这边独好”,殷切嘱托“做强做大民族品牌”“在新时代吉林振兴中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他教导我们,“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谆谆教诲、殷殷嘱托,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不仅牢牢记在心里,也扎扎实实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交出优异答卷——


强化能力建设 扛稳粮安重任


2007年,为了响应国家保护耕地的政策,在省委、省政府的积极协调下,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集体研发了兼顾土地保护和农业开发的“梨树模式”。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告诉记者:“从理念上来看,梨树模式体现着我们的黑土地利用和保护;从技术来看,对比传统耕作技术,它是颠覆性的。以前耕种前地里不能残留秸秆,现在是在满地覆盖秸秆的条件下播种。这样的耕作方式,是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如果我们所有的地块,都推广梨树模式的话,环境会更美,粮仓会充满青春和活力。”


2020年,我省的粮食总产量达到760.6亿斤,连续8年突破700亿斤;同年,我省安排补贴资金7.2亿元,实施保护性耕作1852万亩,超额国家任务42.5%,居东北四省区第一位。2021年,我省的粮食总产量正在向800亿斤迈进,保护性耕地已增至2875万亩,努力为中国人的饭碗装更多的吉林粮。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和视察吉林时对我省作出重要指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海兰江畔的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他沿着泥泞的田埂走进稻田,对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和农技人员说,中国有13亿人口,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祝乡亲们大丰收。


如今的光东村,大米品牌越叫越响,越卖越好。借助吉林打造“全国首个优质大米定制化示范省”的东风,村里把稻田分割成100平方米的小块接受社会认领。短短两年时间,这种“共享稻田”的稻米销售量就达到120吨,销售额达240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每次来吉林,都非常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吉林的国家担当,黑土地更是他心中牵挂的“耕地中的大熊猫”。


吉林人,始终以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动担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历史重任。为了更好地保护黑土地,我省成立了以省委书记景俊海、省长韩俊任双组长的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多名院士领衔的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等实施意见,制定10个方面38条具体措施,推进人才、资金、项目、政策等向黑土地保护聚集,坚定不移地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日前,我省完成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修订,获得省人大立法通过,确定每年7月22日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


我省还与中科院推进黑土地保护战略合作,携手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在农安、梨树、镇赉建设3个万亩级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实施19个黑土地保护试点县,在梨树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田长制”管理机制,打造黑土地保护示范样板,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


同时,在5个县份实施盐碱耕地治理试点10万亩。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多渠道筹措地方建设资金,发行一般债券2.4亿元,专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5万亩,为持续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个环境良好、土壤肥沃、旱涝保收、永续利用的大粮仓,正在吉林大地上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我省还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重点实施了“五大提升行动”,即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提升行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主体培育能力提升行动、育制种基地能力提升行动和种业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建设三大体系 推进乡村振兴


在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院里,新添置的6台200多马力的拖拉机刚刚熄火,各式免耕播种机整齐排列。经过9年的发展,合作社的成员已经由组建之初的6户发展到176户,辐射带动600户,现拥有大型农机具54台套,是集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经营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总书记鼓励我们‘再接再厉、总结经验、不断推广,同时要鼓励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探索更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子来。’这给了大家巨大的鼓舞,今后合作社将继续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在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上做表率、当先锋。”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说。


一年来,我省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双阳区、九台区、东辽县、公主岭市、靖宇县等5个整县规范提升试点;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榆树、双阳、九台、公主岭等10个县(市、区)家庭农场首批示范县创建试点;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1231”工程;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


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到8.2万个,带动成员111.8万户,培育县级以上示范社3747个,创建6类“百强示范社”。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14.6万个,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000家。推广土地托管、土地入股、代耕代种等规模经营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土地流转面积达3068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48.7%。


打造高素质农业经营队伍,累计选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赴日、韩、德、法、荷等国家培训21期433人,在全国首创使用财政资金组织农民出国培训的先河。这些举措强有力地推动了吉林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进程。


产业体系不断转型融合。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扶持推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中粮等三大涉粮公司投资吉林,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17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51户(国家级54户),同比增长13%。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种植基地3500万亩、畜牧基地养殖3.2亿头(只)。


加大设施园艺扶持力度,大力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重点发展采摘、观光、农事体验等。


累计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6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创建单位51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个、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47个、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70个,实施国家产业强镇建设项目29个。


生产体系不断完善提升。持续推进全程农机化。全面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创建国家级示范县28个,2020年农机总动力达到3900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26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充分发挥畜牧业的中轴产业作用,省政府制定出台《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省畜牧局、省财政厅等7部门下发《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落实推进政策,统筹推进“秸秆变肉”和千万头肉牛项目协调发展。


实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完善省级数字农业云平台建设,重点推进玉米(水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梅花鹿人参食用菌单品大数据平台、农村经营主体管理平台推广应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覆盖55个县(市、区、开发区),累计建成益农信息社8030个,建设省级物联网应用示范点100个。


农业信息化在全国实现“五个第一”:12316、12582平台与农民互动服务量全国第一,农业电子商务进村入户全国第一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覆盖面全国第一,易农宝APP省域用户量全国第一,中国移动服务农业示范基地全国第一个。我省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信息进村入户首批试点省、农业电子商务试点省和物联网区域试验试点省。


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县域全覆盖,实现“四好农村路”行政村全覆盖。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重点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等“五大提升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在英雄城四平,70多年前,一座桥是连接着铁西和铁东的唯一通道。四平战役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围绕这座桥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如今的四平战役纪念馆内,专门复原了这场战斗的场景。


四平战役纪念馆馆长李秀峰告诉记者,纪念馆内的陈设、展板、图片无不倾注着全体干部员工的心血,四平战役既是军史,又是党史。“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带领全馆职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好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一年来,四平战役纪念馆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吉林各级党员干部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努力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中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要求部署,全国第一批次召开全省党史学习教育部署会,第一时间成立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


召开全省党史学习教育部署会、中央宣讲团宣讲会、领导小组会以及省委常委会议、中心组学习会、专题读书班动员会和总结会等会议,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及时调度工作进展,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省委常委班子率先启动读书班活动,并利用3天时间深入四平市、白山市、通化市,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杨靖宇干部学院等党性教育基地。


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中共一大、二大会址,重走红色路线、重温红色记忆、探寻初心源泉。省委常委班子到一汽集团开展“四史”教育活动。


全省各级党员干部把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和《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作为学习教育的“纲”,潜心自学、开展研讨、专题宣讲。目前,省市县三级围绕“四个专题”学习实现全覆盖;各层面党史专题宣讲2.1万场、直接受众120万人次。


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思想铸魂高端论坛。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和初心使命”主题,举办新时代大讲堂专题讲座。举办省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290余名省管主要领导干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专题研讨。


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红色旅游也在持续升温。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四平战役纪念馆成为很多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敦化寒葱岭等红色景区接待游客数量接近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抗联精神传承线”“抗联烽火铭记线”和“致敬国门线”3条成熟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16个全国红色经典景点、133处抗联旧址、269处革命旧址……一年来,我省全面推动红色旅游产业,一个个鲜活的数字打响了吉林特色红色旅游品牌。


乘着红色旅游发展的东风,近年来,我省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和“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通过顶层设计与创新实践,冰雪产业走出供给侧改革的吉林路径,在关键领域实现了由追赶到引领的跨越,形成了“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看吉林”的态势,吉林人因雪而荣、因雪而幸、因雪而富。


加强基层党建 抓实基层治理


走进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一幅居民怡然自得、环境和谐安宁的美好画面映入眼帘。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了解社区党建、基层治理、为民服务工作情况,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韩丽萍说:“长山花园社区全体党员干部员工牢记总书记嘱托,充分发挥社区治理的活水效应,突出‘五治’融合,即突出居民自治、社会共治、服务善治、平安法治、文化德治,使得共治活力显著增强。”


同时,在该社区设立的干部学院以师资库、课程库、教材库、教学基地库“四库建设”为保障,以理论+专业、特色+拓展、党建+治理、基础+实务、课堂+课外“五大课程体系”为支撑,设置集中轮训、专题调训、导师直训、现场实训、公益导训、线上网训“六大培训班型”,推进高素质专业化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省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持续抓实基层治理。组织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主战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在项目建设、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在推进“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深化“五个合作”的实践中,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持续织密建强组织体系。聚焦组织覆盖的空白点和作用发挥的薄弱点,优化组织设置,强化组织功能,在有形覆盖的基础上推进有效覆盖。


持续推进组织工作服务振兴发展行动计划、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吉林行动”计划、“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思想铸魂行动计划。


同时,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做好换届前期准备工作,全省700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完成整顿,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认真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强化党支部联系点辐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新时代吉林党支部标准体系(BTX),促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不断提高党组织的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


认真落实《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具体措施》,省委常委和省级领导同志带头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扎实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召开市(州)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议,听取党(工)委书记述职,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书记的第一责任人责任。


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服务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扎实推进民生领域专项治理……全省上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大力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实施重大人才工程,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推动吉林人才政策18条和“1+3”配套实施细则落实落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激发人才活力《政策措施2.0版》。


举办“吉聚人才”云招聘等系列活动,省委书记景俊海面向大学生作了“创业有你、‘就’在吉林”首场宣讲报告,共有超过100万人收听收看,6万多人留言表示愿意留在吉林工作。实施高校毕业生留吉工程,仅长春市就留住8.8万名高校毕业生。


振兴民族品牌 奋力自主创新


6月17日,中国一汽蔚山基地产能提升项目正式竣工并实现首车下线,标志着基地标准产能从41万辆提升至51万辆的目标顺利达成;


6月29日,设计年产能20万辆车的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工厂落成,交付首款车型红旗E-QM5,仅用14个半月时间完成了从虚拟工厂设计到建成实际工厂的跨越。


近年来,吉林举全省之力全力支持一汽改革创新发展,助力一汽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水平互利共赢,充分体现了“吉林速度”。红旗品牌在品质上不断攀升,由“中国制造”加速驶向“中国智造”。


在中国一汽红旗工厂总装车间,国内首个“全无人配送”智能生产车间,智能化工位占到全部工位数量80%以上,超过5000人的全球研发团队实现了技术自立自强,演绎着自主品牌汽车迈向智能制造的新征程;3家红旗展厅先后落地沙特,红旗品牌在国际征程上再度迈出了新步伐,向世界传递了中国高端汽车制造的最强音;而一汽解放,也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奋起直追,重攀高峰,步入智能时代,不仅承载了过往的光辉历史,更彰显出对于未来发展的雄心壮志。


中国一汽正在秉持创业时期努力拼搏、历久弥坚的奋斗精神,谱写民族汽车工业强势崛起和吉林振兴发展率先突破的新篇章:一年来,“红旗”品牌成为年产销量唯一均突破20万辆的自主乘用车豪华品牌,三年增长42倍;“解放”重卡稳居行业第一,产销量三年增长62%;一汽-大众成为年产量唯一突破2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中国一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告诉记者,在吉林省的全力支持下,中国一汽在转型中突破、在蝶变中成长,成为吉林制造业转型升级最具代表性的缩影,作为一张让中国汽车品牌扬名海内的“名片”,一汽正在用它的坚毅与决心,带动中国汽车工业再一次起航。


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中国一汽首先确定战略目标。2018年,一汽发布《中国一汽2025战略愿景规划》,明确到2025年,经济规模、价值创造、人均收入等3个方面翻一番,实现再创一个中国一汽的目标。


今年6月,我省召开“支持中国一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大会”,将7月23日设立为“吉林省汽车产业创新日”,成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支持一汽做强做优做大的全新节点。


7月15日,中国一汽举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企业一周年创新成果汇报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及技术创新战略发布会,中国一汽紧紧抓住汽车产业革命性变革的历史机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塑产业生态体系。


接下来,中国一汽将重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与我省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合作攻关,着力激活创新链、重塑产业链、培育品牌链,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携手打造新时代政企合作命运共同体,为吉林与中国一汽的发展充分赋能,让吉林成为中国一汽领跑汽车行业背后的属地服务力量。


精准梯度的培育,吸引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相继落户我省,形成更多新的产业形态。吉林玲珑年产1420万条轮胎智能工厂项目是长春国际汽车城重点项目,基建进度已经过半。该项目计划投资48.93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4.4亿元。


好消息不断传来。1月18日,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长春,首个工厂直接投资350亿元、配套产业投资200亿元,达产后将形成约20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3月25日,我省举行“推进‘一主、六双’,加快项目建设”行动启动仪式,全省843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7月14日,长春市政府、中国一汽集团、比亚迪公司签署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高校也在参与汽车产业创新重塑。吉林大学加强与中国一汽合作共建“数字低碳汽车国家重点实验室”,整合学校13个学科的优质资源,对接一汽集团迫切需求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慧出行、车联网安全、智慧健康等领域的35项未来汽车技术。


改革乘势而上 铸就振兴引擎


走进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犹在耳畔:“新区发展关键看内涵,要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在高水平规划前提下,关键要扎扎实实把产业链供应链搞起来,走集约化、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真正成为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忠斌说,挑战和机遇,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抓住机遇,关键在于以“变革”乘势而上。一年来,长春新区在推动吉林振兴发展中勇担“当尖兵、做表率”的使命和责任,从一张蓝图到走深走实,到结出硕果,将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兑现为发展动力。


在中国东北的经济版图上,如今的长春新区,是一处不容忽视的热土:2020年,长春新区GDP实现823.9亿元,增速8.9%;规上工业产值790.2亿元,增速10.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领跑东北国家级新区,其中GDP和规上工业增速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分别排第4名和第3名。


一年来,长春新区作为吉林振兴发展的重大平台和重要引擎,不断加快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长春新区探索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模式,整合配置产业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发展生物医药产业、IT产业,以长光卫星为龙头的航空航天产业,已在长春新区集聚上下游企业300多家;集聚各类国家级研发机构55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0多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强调,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体现新担当,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新发展理念,我省提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并着力推动其向纵深发展。全省将打造现代新型汽车和零部件、农产品和食品深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3个万亿级产业,壮大石油化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若干千亿级规模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新型汽车及零部件、“陆上风光三峡”、松花江系列抽水蓄能电站、吉化转型升级“1变3变N”项目、“大水网”工程、万里绿水长廊、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长春国际影都等一批单个投资约1000亿元重大项目。步入“奋斗之年”的吉林,面对产业结构单一的短板,全省上下坚定信心谋求转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经济、新动能澎湃成长。


我省坚持推动招商引资向产业培育生成转变,围绕“专精特新”领域开展深度招商,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集聚全省之力,调动一切资源,抛出“橄榄枝”——


5月18日至19日,省委书记景俊海率吉林省党政代表团与上海知名企业家话合作、谋发展,签约35个合作项目,合同引资额达465.4亿元;


6月4日,央企助力吉林振兴发展座谈会在长春召开,53家央地双方共签署49项合作协议,合同引资额2321.31亿元;


7日9日,参加完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暨地方对接会·吉林站的部分与会人员,在全省各地实地调研,充分挖掘吉林发展潜力,纷纷表示要主动融入、积极助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


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春新区一周年科技创新成果汇报会举行,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揭牌。长春新区30项合作协议集中签约,合同引资额517.8亿元。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创新体制机制、改善营商环境的久久为功。2月18日,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召开,提出明确目标:对标先进、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推进吉林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4月19日,吉林省服务企业大会召开,并启动“服务企业周”活动。精准高效的“组合拳”,助力众多企业书写了“投资已过山海关”的生动实践。


新的时代,新的天地,新的气象。


历史潮涌,百年不过长河一浪,却足以书写一段改天换地的人间传奇,绘就一幅翻天覆地的壮阔画卷。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振聋发聩,让人激情满怀、倍感振奋,同时也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号令。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赶考人的清醒自觉,擘画新的征程。


新的赶考之路,精神历久弥新;新的赶考之路,方向明确而坚定。


历史照耀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在新的赶考路上,吉林将以建党百年为新的序章,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决扛起“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书写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辉煌篇章,更加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来源:白山发布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6AmvM0FchTZmZh45aLb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