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 | “逆行”的临江青年 筑起防疫青春长城

时间:2020-02-12 来源:临江融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成为目前最严峻的挑战,面对疫情,有一群人,背负使命,逆向而行,冲锋在一线,勇敢的向疫情宣战,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筑起防疫的青春长城。

魏旭,曾服役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沈阳市支队,现就职于沈阳铁路局沈阳工务机械段汽车司机。当兵的经历让他具有一种随时报效祖国的情怀和勇敢无畏的品质!

当疫情来袭,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头脑中反复思考着一个问题: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如何能尽一个曾经的军人的绵薄之力?通过思考,他找到了答案:做一名志愿者,去到防疫一线。他联系到临江团市委,参加了临江团市委防疫志愿者服务队,同时又在吉林团省委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随时等候召唤。

1月28日,魏旭作为临江团市委防疫志愿者服务队一名志愿者,被安排为临江团市委火车站工作组组长。带领他的队员正式进入工作状态。从1月27日萌发做一名防疫志愿者的想法,到走上志愿者的岗位,仅一天的时间。在这一天里,魏旭通过网上查询,托朋友查找,千方百计联系相关部门,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了他想要为国出力的急切心情!想到当时交通管制的问题,他甚至决定要自己开车前往武汉。

如今,在临江市火车站候车室里,每天都有一群身穿红马甲和防护服的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在做登记,有的在给旅客测体温,作为组长,魏旭要安排好人员分工,保障工作有序进行,冲在最前面为大家做表率。看着他忙碌的背影,防护服外面的红马甲格外醒目,仿佛是一团跳动的火焰,充满着活力与生机,也将预示着:春天已经不远了……

李娜,新市街道沿江社区党委副书记、新市街道党办负责人、团委书记,中共党员。家中有一个正在哺乳期的孩子,丈夫经营着一个东北特产店。在接到上班的通知后,正在农村娘家过年的她,一早带着儿子、老公和妈妈义无反顾回到了市里。

她们的班组被分配到鸭绿江花园小区的北门,由于对班班组成员家都是白山的。李娜考虑到她们路途遥远,主动说服了其他班组成员值守早晚班,早班七点到岗,她就把还在熟睡中的孩子托付给妈妈,来到值守的卡点,大清早的天气正是寒冷的时候,这几个小时也是最难熬的时间,可是作为共产党员她想到的是替别人分忧解难。

同时,她看到街道疫情防控物资紧缺,夫妻二人四处联系,丈夫葛珑作为新市社区一名普通党员在应急物资比较紧缺的关头,愣是通过各种人脉圈从其他地区紧急调配了一批酒精消毒液,无偿捐赠给街道,并一大早送到了街道,分发给村和社区,解决了街道的燃眉之急。

徐少雯,临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1月26日正值大年初二,在接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通报后,徐少雯第一时间结束假期,投身防疫战线最前沿。为获得第一手新闻素材,及时向全市人民反馈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讯息,她连续几天深入到各企事业单位、一线卡点进行实地采访报道,而后快马加鞭赶回单位,立即采编新闻,以确保新闻能及时播出,确保群众第一时间知悉。她深知此次新闻采访任务的艰巨性,没有叫苦叫累,和同事一起讨论采访方案,为做好每一次报道任务出谋划策,集思广益。采访过程中细致深入,采访稿件力求精品,连续数日一线、单位两头跑,多次牺牲了个人吃饭休息时间。为了找到新闻线索,这个春节她完全没有了节假日的概念,口罩、摄像机成为了她不离身的标配。记者就是要做到“求实”,她认为,作为一名记者有责任和义务为我市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要尽最大的努力为抗击疫情做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刘嘉颖,临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市内公交车暂停营运。天气寒冷,家住三公里的刘嘉颖,不得不每天步行一小时到达单位,出行十分不便。她克服自身困难,每天提前到达单位,拿起相机就赶往疫情防控一线,记录着疫情防控期间的点点滴滴。她时常对朋友们说:“我就是一名编外记者,心里装着基层干部和群众,无论到哪一步,我都不会放下手中这杆笔和照相机。”

在这个关键时期,她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她坚定理想信念,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为更好地服务政府、服务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力量。

稿件来源:市委宣传部

编辑:魏军

审核: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