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号作品:《电视机的变迁》

时间:2023-11-15 来源:临江融媒

电视机的变迁

编号:103

下班回到家,看到读小学的儿子斜靠在沙发上,像高僧打坐般把脚盘着,手里捧着一盒薯片,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柜上那台60寸的液晶大彩电,里面播放着他最喜欢的动画片,不禁心中感慨万千:现在的小孩子真是幸福,电视机都看这么大屏幕的,再想想我小的时候,很多人连电视机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生活水平的差距那可真是天壤之别啊。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个时候的农村和现在的新农村相比简直就像非洲和欧洲的差距。在农村,基本上就像赵本山小品里说的那样: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手电筒。电视机可是个稀罕物,一个村里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户人家才有。记得那个时候人们没什么娱乐方式,看电视就是消除一天疲惫最好的放松了。父亲是个赶时髦的人,咬咬牙买了台14寸的熊猫黑白电视机——黄色的外壳,中间是显示屏,右下角是电源开关,右上角两个旋转按钮,一个调节频道,一个调节音量。当时觉得起这个名字的人真是个天才:熊猫不就是黑白色的吗?而且熊猫是国宝,特别珍贵,电视机不就和熊猫一样珍贵吗?电视机是我们家最值钱的电器了,因此母亲还特地用缝纫机做了个电视机套,白天不放就把电视机套上防止落灰。到了晚上吃完饭,父亲就把电视从卧室搬到院子里——院子里早坐满了翘首以待的邻居。农村人比较实在,一般也不好意思白看电视,总会这个带个煮熟的玉米,那个捎个烘得喷香的红薯,这些都成为我童年里最香甜的零食。记得那个时候港台武侠片《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风靡大陆,让村民们大开眼界。“昏睡百年,国人睡已醒……”《霍元甲》的主题曲就像是村里的集结号,让左邻右舍都集中到我家的院子里。大人们看得津津有味,我们小孩子除了对武打部分感兴趣,对冗长的情节没耐心,更喜欢在院子里追逐打闹。那个时候电视信号不好,常常看到一半就信号不够,电视机就发出“嘶嘶”的杂音,画面也随之变成一片雪花。这个时候有些性子急躁的大人会迁怒于我们小孩子,让我们饱受一顿呵斥,俗话说有理不在身高——我们自然也不甘示弱,纷纷回嘴,于是院子里就乱成一锅粥。这个时候,父亲就赶忙拎着“熊猫”的两只耳朵——天线左右旋转调整角度,一边用手拍打电视机,直到画面变得清晰,院子里才又恢复一片宁静。广告时间里,人们就聊些家长里短,庄稼长势之类的话题打发时间。那个时候电视机屏幕很小,能收到的电视台寥寥无几,但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精神生活苍白的年代,却能给村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美中不足的是,黑白电视的画面色彩和那个年代一样过于单调苍白,让人看着不过瘾。

90年代以后,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基本上家家都有了电视,我家的庭院也日渐冷清起来,但左邻右舍的家中却热闹起来了,经常会听到邻居家里因观看娱乐节目发出的爽朗笑声。赶时髦的父亲又开始嫌弃黑白电视机的老旧单调,咬咬牙买了一台21寸彩色长虹电视机。那可是一个厚重的大家伙,方头方脑的,操控电视机由按钮换成了遥控器,甚至站在院子门外都可以调频道,特别的神奇。父亲用竹竿在楼顶安装了天线,信号非常好,再也不用把天线转来转去了。最主要的是,彩色电视机画面鲜艳,五彩缤纷,像极了当时社会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节目里面人物光鲜亮丽,风景五彩斑斓,让人真正享到受视听的盛宴,这些可是黑白电视机望尘莫及的。有了彩色电视机,邻居们又开始觉得自家的黑白电视机不香了,又开始实行一晚一次的迁徙,我家的院子里又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了。农村人的实在还和以前一样,只是生活条件好点了,捎带的东西也变成了水果糖或者点心之类。广告时间里,大人们除了聊聊庄稼,更多的开始聊养殖,买卖之类的话题了。

到了新世纪,电视机的更新换代就和社会的日新月异一样让人应接不暇。以前那种笨重的方头方脑的电视机早就被如今超薄的液晶等离子电视所取代了。现在的电视机不仅外形更加美观,而且可以挂在墙上不占空间,成为客厅的一种装饰。现代科技的发展让电视机像素达到高清水平,清晰到甚至连节目里面人物的毛孔都能看得清。接入数字信号源,信号24小时稳定,而且频道多得数不过来,让人眼花缭乱选择困难。智能化的电视还有点播和回放功能,想看什么节目用遥控器选择就可以了,看电视节目也由以前的被动等待变成如今的主动选择。甚至现在有些家庭都用上家庭影院了,装上两个音箱,在家看电视的视听体验简直可以媲美电影院。

一台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从笨重到轻薄,从小屏幕到大屏幕,见证了老百姓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见证了祖国的腾飞,更见证了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临江融媒

编辑:王丹

责编:李鸣

审核:李伟